Search

有個小孩從昨天世大運中華&捷克的棒球賽現場,
帶回了這份紀念品,
預計2-4週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有個小孩從昨天世大運中華&捷克的棒球賽現場,
帶回了這份紀念品,
預計2-4週才能拆掉。

照完X光確定要打石膏後,
我笑著對大少爺說:嘿~你人生中第一次打石膏耶,也是我們家的第一個!
大少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。

原來現在的石膏不是我小時候的那種真的石頭,
而是用像繃帶的東西加水纏一纏,
再壓一壓塑型就好了,輕便又好用,
後來大少爺發揮了身為亞斯人的特質,
東問西問了繃帶石膏的細節,
醫師的時間寶貴(身後還有鮮肉實習醫師3枚),
我趕緊請大少自己查估狗。

好啦~雖然打上石膏,
但能自己來的還是自己完成哦~

這次的事情,我很有感覺!
我清楚看到帶孩子的12年間,
自己的變化有多巨大,
已經不只是照書養、照豬養的差別!
以前在乎細節、擔心情況、憂慮未知,
現在則是淡定、觀察、評估、決定。

昨天大少爺摔到手被工作人員帶到醫務組(我不知情),
接著醫務人員來通知我,
我聽完表示了解繼續帶著其他三寶坐在位子上觀賽,
讓大少爺自己待在醫務組,
5分鐘護士來請我前往醫務組,
因為可能要送大少爺到榮總照片子確認,
我當場交代老二和老三,
如果比賽結束我還沒回到球場,
他們要到哪裡等待跟我會合,
工作人員很明顯替兩小擔心,反倒是我請他們放心,
最後現場醫師判斷不用馬上送醫,
我們回座位看比賽。

今天,
大少爺表示手部其中一個點會痛,
我馬上了解不是過往肌肉拉傷扭傷的狀況,
從容掛號,看診,打石膏。

從事發到打完石膏,
我完全沒有一絲緊張的情緒,
與12年前相比實在天壤之別,
想了想,是什麼原因讓我如此改變,
或許是5-6年前的一些機緣。

那時我非常在乎孩子單獨跟著爸爸時,
總沒有按時吃三餐,
有次和花媽@卓惠珠抱怨起,
花媽反問:所以孩子有怎麼樣嗎?受傷了?影響發展了?
我:ㄜ……其實沒有。
花媽:那就好啦,擔心什麼?

突然頓悟,哦~原來事情沒我想的那麼嚴重!

也是差不多的時期,
我第一次找吳佑佑醫師,
醫師一看到我,問:你是怎麼活過來的?
然後從那時到現在,
醫師總對我開釋,
你只要達到一個目標就算成功了:
『活著就好了!』
就這樣?這麼簡單?

還有張嘉容導演、林盈璋老師、喵老師的引導,
讓我開始學習觀照自己也有關係。

當然,這幾年四個寶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,
也是重要的累積,都一再讓我了解,
未知的事情不要去幻想其嚴重度,
大部份的情況其實都還好(以活著為目標來想),
冷靜(觀察)、從容(等待,尤其孩子走丟、受傷時)、決定(做法),能預防的預防,沒預防到的見招拆招,想法找資源解套。

最後我發現,做決定有個重要的念想,
一旦決定就勇往直前,結果不如預期也不用後悔、無需自責,
所有的過程都會是祝福!

哈~用這篇長文,紀念養孩子後第一次的石膏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是特教老師,也是四寶媽,更是三個特殊生的媽媽!
View all posts